丹江口庫區漁民網箱養殖轉型柑橘種植
美麗的丹江水,從崇山峻嶺中索繞迂回,緩緩流淌,清澈甘甜,魚翔淺底。丹江口市習家店人民把昔日的荒灘、石崗建成了“網箱下漢江,萬畝柑橘上山崗”的富饒之地。山上有桔園,河邊能養魚,房前屋后可耕田,是許多庫區群眾的生活圖景。
依水就勢,養魚致富
美麗的丹江水,從崇山峻嶺中索繞迂回,緩緩流淌,清澈甘甜,魚翔淺底。丹江口市習家店人民把昔日的荒灘、石崗建成了“網箱下漢江,萬畝柑橘上山崗”的富饒之地。山上有桔園,河邊能養魚,房前屋后可耕田,是許多庫區群眾的生活圖景。
經過鼓勵支持和多年來的探索發展,習家店境內河面上網箱星羅密布,延綿幾十里,形成了水產養殖經濟帶。該鎮莊子溝村一組的閔道國,依水就勢建了2個庫汊,起初他養了鯉魚、草魚、鰱魚等傳統魚。由于養殖技術薄弱,導致幼魚時常死亡,待魚苗慢慢長大,水鳥在魚塘旁邊垂涎三尺……年終仔細算了一下賬本,除去成本,自己不僅沒賺,反而賠了5千多。
閔道國慢慢探索問題所在,他開始到周邊省市的養魚大戶走訪學習,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,引進他們的好魚苗,摸索網箱養殖新技術,發展網箱養殖180余箱。去年,閔道國銷售成魚2萬余斤,純利潤達10余萬元。像閔道國這樣的養殖戶還有很多,辛勤的汗水不但豐富了他們的養魚經驗,也給他們帶來了收獲的喜悅。
主動清網,洗腳上岸
“肯定是舍不得,但為了一江清水送北京,還是要把存魚趕緊賣掉,把網箱清理出來,水質好了大家都受益?!?br/>
養魚大戶閔道國,共有180余個網箱,盡管萬分不舍,但為了庫區水質,他還是以大局為重,配合工作組簽訂了清理協議,將自家網箱拖拽至蔡家渡碼頭進行拆解,成為清理工作的“風向標”,帶動其他養殖戶紛紛行動起來。
該鎮按照“依法依規、屬地管理、試點先行、限期拆除”的原則,聯合“5+1”庫區綜合執法專班對轄區內漁民進行相關政策宣傳,并對存魚信息進行統計,協助其加快存魚銷售,減小清理阻力;明確專人負責各自包保水域清理,每日組派專班進行水上巡查,清理網箱同時嚴禁新增網箱;選聘網箱拆解隊伍對上岸網箱進行氧割拆解,并幫助售賣廢料,保護漁民收益。隨著網箱清理工作的縱深推進,丹江口水庫正一點點重現昔日的清潔靜謐。
發展柑桔,成功轉型
“庫區不讓養魚了,我們發展柑桔,一年也能收入好幾萬呢?!闭绠數厝顺Uf的一句話,“戶栽三畝桔橙樹,一年吃喝不用愁?!?br/>
閔道國介紹,自家30畝桔園隨著南水北調庫區水位上漲,將近一半桔園被淹沒,180多只網箱也被取締,須要提前謀劃增收致富的新門路。在上級的帶領下,他新栽植了5畝大分4號柑桔新品種,具有成熟期早、果形漂亮、易化渣、品質好的特點,定能賣個好價錢。除此之外,閔道國還做起了柑桔代辦,憑著自己良好的人脈打開了山東、黑龍江、河南等地的銷售市場。
“8月份開始就有山東的人來拉桔子,一斤7毛錢左右,大伙都爭搶著賣,這都是閔道國聯系的?!毙卸钙氯M桔農杜吉福高興地說道,“今年給我的任務是下一萬斤桔子,我請了5個工,都剪果,弧三標準,讓北方來的客商滿意?!?br/>
習家店鎮作為柑桔種植大鎮,現有柑桔種植面積7萬余畝,年產柑桔5000萬公斤以上。近年來,柑桔產業為該鎮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,但是因為部分桔樹栽培密度大、品種混雜退化,樹體嚴重老化,導致近萬畝柑桔產量不斷下降,產品質量逐年下滑,嚴重制約了該鎮柑桔產業的發展。經過多次專題會議商討研究,該鎮黨委審時度勢,巧搭扶貧產業發展政策的“順風車”,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柑桔低產園改造實施方案。2016年末,通過競爭性談判和貧困戶桔農簽字同意后,正式確定有技術能力的合作社和能人大戶統一實施改造,計劃兩年時間內完成13000畝柑桔園改造項目。同時,兩年內還將新建3000畝早熟柑桔園,從而形成早、中、晚品種布局,提高柑桔銷售競爭力。
門前垂柳院中花,墻邊扁豆瓜滿架;圈滿牲畜園滿桔,進門雞鴨叫嘎嘎;葡萄蔓子搭涼棚,“珍珠”“瑪瑙”頭上掛;田園秀景美如畫,小康日子就到家。這正是丹江口庫區漁民成功轉型的幸福生活寫照。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